400 9966 856
皮肤的很多问题,尤其是寻常痤疮(痘痘),很可能和肠道健康有关。
肠道内正常的细菌组成如果被改变,本来不能被吸收的一些有害物质就更可能进入身体,从而导致全身性的炎症反应,肠道内的细菌异常,还可能导致营养吸收不充分和情绪低落。
医生还提出,要给肠道补充有益菌,以及吃益生元。
在最近二十年,医生们继续了两位前辈的工作,重新认识肠道和微生物,并且把“肠道”—“大脑”—“皮肤”作为一个“轴”来看待。
让我们看看肠道、大脑和皮肤是怎么样相互作用的。
这张图引用自2018年的一篇文章(Allergy Asthma Immunol Res. 2018 July; 10(4): 354-362),左下角的是我们的消化系统,左上角是大脑,而右侧是我们的皮肤。
咀嚼之后的食物,进入消化系统,被逐渐吸收。
饮食习惯良好的人,可以获得下面这些好东西:
Kynurenic acid(犬尿酸),可以帮助降低“痒”感,Linoleic acid(亚麻酸),可以减少皮炎风险,SCFA(短链脂肪酸),可以产生全身性的抗炎效果。
饮食习惯不好的人,肠道会吸收12,13-DiHome(12,13-环氧-11-羟基-9-十八碳烯酸)这种东西,会造成免疫系统问题,对健康不利。
在上面这张图中,最下面一栏特别强调了“有益菌”的作用——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来翻译,就是“最底层的身心放松”。
——只要“有益菌”多,我们身体内就会自然产生两种“舒缓身心”的物质(IL-10和INF-γ),我们的身体细胞(包括皮肤细胞)就不会“风声鹤唳”,动不动给我们颜色看。
换个方式来说,就是这些“有益菌”是“老邻居”,我们进化了百万年的身体,只要感受到他们存在,就觉得世界和平美好。
如果换成了“有害菌”在肠道中,我们就会莫名其妙坐立不安,我们的皮肤也会对应地发生变化。
这在医学上有解释的——肠道附近的细胞,会不停地释放信号,这些信号也会到达皮肤,这样皮肤问题就更加雪上加霜。
“有益菌”多的情况:
皮肤获得GABA(γ-氨基丁酸),能够舒缓皮肤,减少瘙痒。
“有害菌”存在的情况:
皮肤会由于“5-羟色胺”的存在,而形成更多的色素沉着。
而“有害菌”存在的信息,也会传达到大脑——大脑会因此而感觉到焦虑和抑郁。而这种情形下的大脑,又向外释放一系列的信号,其中的“色氨酸”又会让皮肤变得敏感。
小结一下,从我最近的文献阅读来看,科学家们渐渐开始认同下面的观点:
“皮肤”和“肠道”并不远。
“肠道”吸收的营养(或者有害物质)会直接影响到皮肤的状态。皮肤是否“敏感”,或者皮肤是否容易“色沉”,都直接和这些营养元素有关。
“肠道”中的有益菌,一方面减少皮肤炎症的可能,让皮肤变得更加“耐受”;另一方面,也减少“抑郁”和“焦虑”,皮肤也因此而获益。
上面这些是目前的一些科学假设,这些假设获得证据越来越多,认可这些假设的科学家说话也越来越有底气。
怎么做
既然知道了上面这些,我们该怎么做呢?要不要去买一点“益生菌”来吃呢?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益生菌”的补充剂在市面上有很多种,每个“益生菌”的产品中包含的“菌”各有不同,效果也会不一样。
作为皮肤健康的一个辅助手段,如果你想要吃一点“益生菌”的话,建议你还是咨询一下医生或者药师,讲一讲自己的情况(比如,有痘痘,同时有胀气或者腹泻的感受),听一下他们的建议之后再决定到底买哪一个。
而Stokes医生和Pillsbury医生建议的益生元,倒是不妨试试,因为其中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本文提到的“亚麻酸”就是其中之一),对于皮肤健康很有帮助。
而肠道健康,更在我们日常的饮食。
多吃一些薯类食物(比如红薯),因为膳食纤维对于肠道健康很有利;
吃一些含“菊粉”的食物(比如芦笋、大蒜、洋姜和洋葱),因为其中“菊粉”对于肠道中的“有益菌”友善,而对于“有害菌”排斥;
香蕉和大麦,由于其中含有“低聚果糖”,也能促进肠道中的“有益菌”生长。
Copyright 南京益倍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江宁益倍健中医诊所有限公司@ 2018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803938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