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9966 856
导读:皮肤状况可作为精神状态和肠道微生物状况的评估参照。皮肤与心理疾病联系密切,肠-脑-皮轴可能参与发病过程。今后,饮食以及心理疏导等可能是独立于医疗药物干预的更好选择。
大量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可影响皮肤疾病的发生,并且精神状态与肠道微生物状况可反映皮肤健康状况。反之,皮肤状况也可作为精神状态和肠道微生物状况的评估参照。人们将肠道状态、肠道微生物以及心理疾病与皮肤疾病的关联称作肠道-大脑-皮肤轴(简称肠-脑-皮轴)。
皮肤疾病,特别是湿疹、皮炎和痤疮等,不仅影响个人形象,降低美感,还常伴有疼痛、剧烈瘙痒或皮肤干燥等躯体反应,甚至引起自卑、消极、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加重个人和社会经济负担。据统计,全球80%的年轻人受到最常见的皮肤病——痤疮(粉刺,青春痘)的困扰,银屑病(牛皮癣)影响全球2-3%的人,有10–20%的儿童患有过敏性皮炎。皮肤病的患病率仍在日益增多,因此,防治皮肤疾病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世界性难题。
与皮肤疾病类似,心理疾病的患病比例也在逐年增长。通过几十年的临床观察,人们注意到皮肤疾病与精神疾病具有共病性,基础和临床研究也发现精神心理因素对皮肤病发病有影响作用。如心理应激会加重多种皮肤疾病,特别是特应性皮炎、银屑病、脂溢性湿疹、结节性痒疹、扁平癣、慢性荨麻疹、斑秃和瘙痒等。
事实上,人体皮肤和肠道等部位分布有千种以上、重达2公斤的微生物。其数量超过人自身细胞,编码基因数量达人体自身的300多倍,被称为人体“第二基因组”。然而,随着社会发展,人体共生微生物的多样性在下降,人类的多种“现代病”,包括皮肤病和心理疾病的高发很可能与之有关。
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行为生物学研究组金锋研究员和段云峰博士在研究过程中注意到,患有心理和精神疾病的人群同时患有皮肤问题的比例非常高,通过检测肠道微生物组成发现这些人的肠道共生微生物的组成与健康人存在明显不同。在实施了针对肠道微生物的干预措施后,随着肠道共生微生物的恢复,这些人的精神状态和皮肤症状都会随之改善。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与多种皮肤疾病关系密切,针对肠道微生物的研究有望逐步破解这一难题。
在近期发表于《科学通报》的文章中,他们从人体共生微生物的角度分析了皮肤病的发病机理,提出围绕肠-脑-皮轴来寻找皮肤病的发病原因,并以此进行皮肤疾病的预防和干预,或将成为未来治疗此类疾病的重要方向。该研究为日益增多的皮肤和精神疾病提供了新颖而清晰的干预和治疗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使用价值。
饮食、光照、精神压力、药物和环境等可影响肠-脑-皮轴。饮食是通过肠-脑-皮轴影响皮肤的重要因素。不当饮食可直接引起痤疮,而通过服用嗜酸乳杆菌可抑制由压力引起的皮肤炎症。益生菌具有改善肠道屏障功能、恢复肠道微生态健康、刺激宿主免疫系统和对抗炎症等作用,在预防和治疗皮肤疾病方面有巨大的潜力,不仅可用于湿疹、过敏性皮炎、痤疮、过敏炎症或皮肤过敏,还可用于治疗紫外线引起的皮肤损伤以及保护伤口,因而也被用于化妆品的研发。该研究室也在用含有NS乳酸菌的护肤用品调节皮肤表面的共生微生物。目前正在对皮肤表面共生微生物的变化以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综合来看,皮肤不仅是人的第一道免疫防线,也是精神状态和肠道微生物健康状况的晴雨表。肠道微生物、肠道、大脑和皮肤并不是各自独立,而是相互密切关联的复合系统。未来皮肤病的治疗趋势是采取多种影响肠-脑-皮轴的干预措施,综合运用饮食和心理干预等方式。
基于上述研究结果,他们提出了获得健康皮肤的几点注意事项:
第一,保持好心情有利于大脑向皮肤和肠脑释放更多有益和有积极作用的化学物质,促进皮肤健康。
第二,控制饮食。暴饮暴食的不良饮食方式,可改变肠道菌群比例或导致肠漏,进而对人体造成系统性伤害。不让“美味”来绑架自己的头脑,理智饮食是防治皮肤疾病的重要举措。
第三,避免滥用抗生素,合理选择富含益生菌、益生元等调节肠道共生微生物的食物或营养补充剂。
第四,选择对皮肤共生微生物友好的化妆品。皮肤健康离不开皮肤共生微生物的微环境和营养。多数化妆品并未考虑皮肤共生微生物的组成和功能、生活习性、个体差异、营养需求等。
Copyright 南京益倍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江宁益倍健中医诊所有限公司@ 2018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8039386号-1